•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园区概况
  • 人才队伍
    • 院士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获奖概况
      • 获奖动态
    • 专利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动态
    • 科技合作
      • 重点项目推介
      • 参股企业介绍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文化活动
    • 形象标识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科普动态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科研进展
    • 科研活动
    • 综合新闻
    • 党建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分子科学论坛报告
    • 所级邀请报告
  • 人才招聘
  • 专题报道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EN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现任领导
      • 王树

        所长

      • 范青华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冯国星

        纪委书记

      • 郑企雨

        副所长

      • 郭玉国

        所务委员

      • 周恒

        所务委员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60多年以来,几代化学所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创新、求是、团结、奉献的优秀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化学所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化学研究机构为目标,不断凝练科技目标,调整和完善了科研组织结构;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科技创新队伍;瞄准科学前沿,注重原始创新和学科交叉,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国家级科研平台

      • 实验室

      • 所级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纪监审办公室

      • 综合处

      • 科技处

      • 人事处

      • 教育处

      • 财务资产处

      • 质量处

      • 重大任务处

      支撑系统
      • 分析测试中心
      • 信息化办公室
      • 中国化学会
      园区概况
      • 中关村园区
      • 昌平园区
      • 武清园区
      • 怀柔园区
  • 人才队伍
    • 院士
      • 曾昭抡
      • 柳大纲
      • 梁树权
      • 王葆仁
      • 蒋明谦
      • 钱人元
      • 蒋丽金
      • 黄志镗
      • 徐端夫
      • 江龙
      • 朱起鹤
      • 朱道本
      • 白春礼
      • 佟振合
      • 姚建年
      • 万立骏
      • 江雷
      • 赵进才
      • 李永舫
      • 韩布兴
      • 刘云圻
      • 李玉良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专利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更多 +
      • 化学所第三届博士后学术交流会——暨BMS Junior Fellow、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考核交流会成功举办2025-01-26
      • 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访问化学所并作分子科学论坛报告2024-12-17
      • 上海有机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林国强院士访问化学所并作分子科学论坛报告2024-12-17
      • 化学所荣获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一等奖2024-12-03
      • 中国化学会首届华聚荟论坛在化学所举办2024-12-03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叶国安院士访问化学所并作分子科学论坛报告2024-11-22
      持股企业
      更多 +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动态
      更多 +
      • 【夏令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报名通知2025-05-06
      • 【硕士】关于化学所2025年拟录取统考硕士研究生提交补充材料的通知2025-03-28
      • 【推免】关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复查的通知2025-03-14
      • 【硕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及复试规程2025-03-07
      • 【转博】关于2025年秋季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考核的通知2025-03-06
      • 【博士】2025年秋季入学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申请-考核通知2025-02-27
      培养动态
      更多 +
      • 【评优】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评选结果公示2025-05-06
      • 【评优】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的初选结果公示2025-05-06
      • 【评优】关于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2025-04-09
      • 【评优】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初选工作的通知2025-04-08
      • 【学籍】关于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研究生安全工作的提醒2025-04-03
      • 【心理普测】关于化学所全体在所研究生2025 年心理普测的通知2025-03-24
  • 党建文化
    • 文化活动
      更多 +
      •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党总支组织召开科技创新专题学习会2025-05-13
      • 极端环境高分子材料党支部赴武清园区组织开展党建安全融合主题党日活动2025-05-13
      • 中国化学会办事机构党支部组织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2025-05-13
      • 化学热力学党支部组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暨“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主题党日活动2025-05-12
      • 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化学所2025年拔河比赛成功举办2025-04-30
      • 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党总支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2025-04-30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形象标识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更多 +
      【中国科学报】“让我们成为自己”!这支“女团”成为国际前沿领域重要力量">

      【中国科学报】“让我们成为自己”!这支“女团”成为国际前沿领域重要力量

      科普动态
      更多 +
      • 把圆柏花粉放大30000倍,看看它的结构究竟长什么样

      • 你真的见过五彩斑斓的黑吗?

      • 盲文印刷

      • 科学实验秀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园区概况
  • 人才队伍
    • 院士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专利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科技合作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文化活动
    • 形象标识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科普动态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新闻
  • 综合新闻

    白春礼院长《人民日报》文章:牢记历史责任,实现“四个率先”

    发布时间:2013-08-19【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牢记历史责任 实现“四个率先” 

      ——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考察中国科学院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     

      今年7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着眼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我国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任务,立意宏大高远,内涵丰富深刻,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以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深刻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他指出,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他强调,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科学技术。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最近,中国科学院发布《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的战略选择》,提出了未来5年至10年世界可能发生的22个重大科技事件、未来10年我国可能发生的19个重大科技突破,为我们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讲话的要求,进一步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高度关注大数据、先进制造、量子调控、人造生命等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科技领域,高度关注宇宙起源、物质结构、生命演化、意识本质等基本科学问题方面的系统性创新,高度关注能源、材料、信息等领域多元群发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高度关注海洋、空间、农业、人口健康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找准突破口、抢占制高点。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应通过科技进步,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通过科技进步,解决制约发展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瓶颈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通过科技进步,有效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大幅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对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重大的历史责任。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乘势而为,迎难而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时代洪流中,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发展,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按照讲话要求,树立创新自信,弘扬改革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总结了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剖析了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科技体制与科技快速发展要求、科技领域布局与发展要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强国要求“四个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殷切寄语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要有锐意改革的精神,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树立创新自信,要求我们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应该看到,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正在从跟跑者向并行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自信、志存高远,善于分析、理性判断,不盲从、不跟风、不迷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找准科技突破的新方向新任务,树立雄心,奋起直追,勇于提出新理论、不断开辟新领域、努力探索新路径、奋勇攀登新高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贡献。 

      弘扬改革精神,要求我们勇于实践,着力解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存在的“四个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要按照“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原则,积极推进和深化科研管理改革,打破制约科技创新的各种体制和机制障碍,提升抢抓机遇、协同创新的能力,提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提升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协调发展,调整和优化科研布局,前瞻培育新学科方向,建立和完善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和激发创新活力。 

      增强爱国情怀,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爱国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士不可以不弘毅。我们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继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引导和教育广大科技人员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胸怀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怀和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全面认识国情,心系国计民生,担当历史责任,致力创新为民,把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把追求学术价值和创造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创新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全面落实讲话要求,努力实现“四个率先”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对中国科学院成立60多年来的创新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强调这是一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勉励和要求我们不断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并对中国科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率先”的更高要求。这对广大科研人员既是热情鼓励,也是巨大鼓舞,更是有力鞭策。我们将牢记责任,以“四个率先”统揽改革创新发展大局,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国家队和火车头的作用,带动和促进我国科技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作为代表我国科技水平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前瞻布局,协同创新,力争在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端科技领域率先实现重大突破。为此,我们按照“上天入地下海,宏观微观贯通,顶天立地结合”的战略重点,突出优势、特色和不可替代性,确定了一批重大突破方向,加快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建设一批代表我国最高科技水平、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卓越研究中心,努力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实现创新跨越发展。 

      深化人才强院战略,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科学殿堂,人才为本。立足高水平创新实践,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中国科学院的显著特色和优势。我们将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出成果和出人才并举,用科技创新事业凝聚海内外一流人才,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和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努力建成大师云集、英才辈出的大学校。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构建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系统,深入实施关心和帮助科研人员解决住房、家庭、健康三方面实际困难的后勤保障工程,为科研人员专心科研、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探索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服务国家宏观决策,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科学思想库。我们将发挥院士队伍和研究机构多学科综合优势,组织凝聚全国的智力资源,建立持续开展战略研究的机制,从科技规律和科学技术影响与作用出发,围绕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战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系统开展科学评估,进行预测预见,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 

      发挥“三位一体”优势,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中科院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设在国际科技领域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科研机构。以提升创新能力和促进重大产出为导向,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深化与企业、地方、部门、大学的战略合作,共享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提高创新效益。积极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在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与协同创新中,更加积极主动主导合作,更加奋发有为促进发展,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参与引领重点领域全球科技创新、支撑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领导国际科技组织等方面,发挥我国科技界应有的、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科技事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中国科技界应有的重要贡献。 

        


    附件下载:

    上一篇:化学所召开第十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下一篇:【科技日报】中科院为何启动机关科研管理改革?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 园区风貌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园区概况

    人才队伍

    • 院士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专利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科技合作

    研究生教育

    • 招生动态
    • 培养动态
    • 毕业学位
    • 就业信息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文化活动
    • 形象标识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科普动态
    • 科普报告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79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邮政编码:100190
    电话:010-62554626 传真:010-62564828 010-62569564